您所在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江苏社科院疫情防控工作 > 智库建言

协调好江苏疫情防控工作与改革发展稳定间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0-02-2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正处于攻坚阶段。江苏要在做好长期抗击疫情的同时,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努力推动经济循环畅通和稳定发展。

一、加强物资保供,为抗击疫情提供物质支撑

抗击疫情是一场医疗物资和民生物资的消耗战。疫情对物资的需求具有突发性、时效性和不可替代性,高效、充足的物资供给是支持战疫胜利、稳定民生、凝聚人心的后方保障。

加强全产业链供给,加快缓解疫情防控物资紧缺状态。春节前夕大批工人返乡以及防止疫情扩散的流动性管制,导致防控物资生产性企业全产能生产受到制约。建议针对不同防控物资产业特点,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的资源配置作用,加强上下游产业链的支撑。对短期能增加投资扩大产能的防控物资产业,通过资金、技术支持帮助企业实现产能的快速扩张和启动,出台扶持政策消除企业家对未来产能过剩的担忧。对产业链复杂和上下游供给能力不足的产业,加快相关对产业链成员企业的复工审批,加快恢复国内上下游供给能力,加速进口物资的报关速度。

加强以物流替代人流,应对疫情期间及未来一段时间的民生保障。民生保障物资既涉及千家万户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也涉及农户农业的“钱袋子”。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宏观统筹调度功能和基层组织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措施的功能。建议在当前各地区疫情管控的情况下,加强跨区域统筹,提高民生保障物资的持续供给能力。因地制宜,优化快递物流的无接触投递方式,更好发挥在快递在物流末梢环节的物资保障作用。

二、创新运管方法,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

我省是制造业大省,深刻嵌入全球产业链,在疫情形势仍然严峻的形势下要尽早安全有序推动实现企业复工复产。

尽早布局返城务工人员隔离防护和本地员工返岗,为企业复工提供人员保障。根据企业复工复产需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工人返岗。加强与人员出发地疫情防控和活动轨迹排查联动,对外地返工人员进行分类和隔离,做到早隔离、早返工。对明确非疫源地、无接触史的务工人员可按照“指定区域上班,指定区域就餐、活动、住宿”等方式兼顾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加大财政资金对生产企业周边闲置宾馆、酒店、招待所的征用统筹,降低企业和员工的隔离成本。

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实行柔性办公制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对现场办公要求相对较低生产性服务企业,采取远程办公、居家办公等方式实现柔性复工。对于现场作业的企业员工,建议采取错峰上下班、分批分时段用餐等方式,在最大程度减少人员接触。

三、做好企业减负,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帮助企业减负应在共性需求基础上综合考虑各行业的特性,针对不同类型企业制定灵活的帮扶政策。

减免企业税费负担。因疫情原因导致企业发生重大损失、正常经营活动受到重大影响的,建议减免各项税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企业按一定比例返还上年度缴纳的失业保险费。中小企业可允许其缓交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

减免企业房租。尽快在省级层面出台减免中小微企业房租的支持政策。建议省市县各级国有经营性房产免收或减收房租,对为承租经营用房的企业减免租金的其他所有制业主给予一定比例补贴。

奖补资金提前兑付。加快省市各级各类财政专项奖补资金的评估与发放,帮助企业资金顺畅周转。

加大信贷支持。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给予企业在疫情期间还本付息延期、贷款利率下调、贷款费率下降等方面的支持。鼓励和支持省属、市属金融机构压降成本费率支持相关重点行业和中小企业贷款支持力度。

 

作者:江苏省社科院副院长、区域现代化研究院院长章寿荣研究员,社会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王树华副研究员,区域现代化研究院顾丽敏副研究员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