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孝—仁”伦理的运行、局限与出路
发布时间:2025-07-21
作者简介: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陈云龙
文章来源:《国际儒学》2024年第4期
论文摘要:儒家“孝—仁”伦理是一种从家庭内部推向外部的慈孝与恩报相互对照、彼此支撑的实践伦理。下位者的“孝”与“报”是整个伦理体系顺畅运行的重中之重。这既是人之为/成人的根本方面,也是捍卫家庭、国家、天下和宇宙秩序的伦理源泉。“亲亲相隐”问题凸显了“孝—仁”在内外、家国、公私、情理、孝忠、礼法之间的实践两难,表明儒家既想最大限度寻求兼顾双方、和谐有序的理想目标,又不得不在极端情况下捍卫“情”“孝”“礼”的发端之处(即“内”“家”“私”)的现实选择。因为儒家认为以“孝—仁”为核心的家庭人伦与血亲关系是一切生命、行动、规范与秩序的根本来源。这种伦理体系能为化解全球现代化进程中的诸多难题提供有别于西方传统的认识方案和道德资源;但是,其自身也存在一些内外局限,需要在当代伦理实践中寻求创造转化与打通平衡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