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十大关系》对我国经济建设的现实指导意义
发布时间:2014-01-20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助理、经济学部主任吴先满研究员在入选江苏省委宣传部等单位主办的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理论座谈会并作发言的论文“《论十大关系》对我国经济建设的现实指导意义”中论述到,毛泽东同志《论十大关系》一文阐述了毛泽东思想中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重要思想、观点和看法,不仅对我国以往的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而且对于我们今天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现代化、对于搞好我国现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如以农轻重关系为例,我们就要正确处理农轻重的关系,协调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论十大关系》强调指出,重工业是建设的重点,是投资的重点,但是不能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要适当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加重一点农业、轻工业投资的比例,必须正确处理好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一五”时期,总体上我国农轻重的关系处理得比较好。后来特别是“文革”十年动乱,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改革开放35年多来,国家充分汲取这一经验教训,经济建设方针与政策上一直注意协调农轻重,实际效果相比之前大有改善。党的十八大提出统筹协调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经过60多年的建设,我国工业化有了长足的进展,总体上现已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但是我国的工业化任务并没有全部完成,而且国内不同区域很不平衡,差距显著,特别是我们的工业制造业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国际竞争力还不很强,东部沿海地区的工业制造业发展很快,但不少也是处于国际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深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机遇,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互动融合,提升工业化、信息化的水平。在深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过程中,我们有一个相适应的推进城镇化的问题,关键是要在提升城镇化水平的同时提升城镇化的质量,着力突破城乡之间以及城市内部长期存在的“双重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以实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遵循《论十大关系》的这一思想,我们当前和今后任何时候都要重视农业发展,重视国家的粮食安全,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走农业现代化道路,以进一步发展提升农业,在持续发展农业中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健全农民社会保障,使农民同样享受与城市居民大体相当的社会公共服务与福利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