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经济与金融研究报告会第4期:新时代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金融问题探索
发布时间:2019-04-12

江苏省金融研究院 2018年一般课题研究成果交流(二)观点综述
2019 年 3月 18日,江苏省金融研究院在南京主办召开 江苏经济与金融研究报告会第 4期,会议主题为“新时代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金融问题探索——江苏省金融研究院 2018年一般课题研究成果交流(二)”。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科片与金融院专职研究员人员,院科研处、宣传办等职能部门部分同志,省政府金融办(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有关处室同志,南京师范大学金融系负责人,新华社智库江苏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报》、《新华日报》社等新闻媒体代表近 20人与会。会议由江苏省金融研究院院长吴先满研究员主持。经济所助理研究员 陈丹临、财贸所助理研究员 王德华、 范玮 3位金融研究院研究人员先后就 “江苏制造业直接融资问题与对策研究 ”“ 江苏金融科技发展现状与对策” “江苏财政协同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对策研究 ”作专题学术报告。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金融系主任、教授、金融院特约研究员陶士贵作专家点评。省政府金融办(省地方金融监管局)金融稳定处主任科员姚舜等作自由研讨发言。金融院院长吴先满研究员发表观点看法,作会议总结。现将会议观点作综述。
陈丹临:江苏制造业须加快发展直接融资
近年来,江苏省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有较大进展。江苏制造业上市公司数量众多,已成为直接融资的主体组成部分。现阶段,江苏制造业直接融资表现为资本市场活跃度低;直接融资规模呈增长趋势,但社会融资占比总体偏低;股权融资以 IPO募集资金为主,融资方式单一;债券市场融资占比小,但融资工具多样化空间尚须进一步拓宽。江苏制造业直接融资问题主要集中在资本市场发展仍然存在短板,不平衡和不匹配问题依然严重,导致制造业直接融资方式单一;金融服务配套机制尚不完善,突出表现为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融资性担保机构服务能力不足,部分基层财政风险补偿基金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制造业上市企业融资结构不合理,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不协调;制造业上市企业证券化率水平过低,资本化程度不足。
上述问题的出现,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从企业自身角度看,多数企业存在资金运作管理缺乏规范,过于注重资金在生产制造环节的利用,忽视了资金管理工作,是直接融资效率低下的内部根本原因。另外,企业偏好股权融资,融资意识需要扭转,在中国股权融资盛行的大环境下,缺乏自主融资意识的企业往往跟风选择股权融资,忽视甚至不了解直接融资的情况下盲目选择融资产品和方式。另一方面,从外部环境角度看,目前江苏资本市场发展不够完善,债券发行门槛较高,制造业企业难以承担相应的巨大风险。此外,企业可发行债券规模小,债券市场发行费用高、担保问题等,均加大制造业企业推行直接融资的难度。
当前,江苏在扩大直接融资方面实行了一系列举措:鼓励优质企业上市挂牌,支持企业进行股权融资;大力发展私募股权融资,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股权融资;创新发展投贷结合业务,实行“银政产融合作”新模式;适当加大保险资金股权投资力度;积极吸引境外股权投资。针对江苏制造业直接融资现状,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宏观环境方面,一是制定并完善与企业融资相关的法律法规,形成完整的企业融资法律法规体系,同时达到约束企业融资行为的目的;二是转变政府职能,加大对企业发展股权融资的支持力度,推动省内区域性股权市场的整合发展;三是加强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全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作用;四是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改善制造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五是要发展培育中介机构,发挥中介结构的孵化作用;六是建立多层次的直接融资体系,完善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鼓励风险投资的发展。微观主体方面,一是深化债权人委员会制度,强化金融风险的源头防范和化解处置;二是积极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提高制造业上市企业的证券化率水平;三是要加强企业管理,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
王德华:江苏金融科技发展亟待加强
金融科技作为信息时代发展的产物,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并衍生出多种形式,诸如移动支付、 P2P网络借贷、智能投顾、网络理财和保险等。目前,江苏互联网金融发展总体平稳,以苏宁金服、开鑫金服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集团正在快速崛起;传统金融机构积极拥抱互联网,推出一系列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省内部分法人金融机构和企业积极开展金融科技方面的探索和应用;江苏省互联网金融协会银行业金融机构会员单位大力发展金融科技,积极扶持中小微企业,探索金融科技支持小微企业的服务新路径。
但是,与其它金融科技发展较快地区相比,江苏省金融科技发展亟待加强,江苏金融科技公司数量与其自身的经济地位、科教水平不相匹配。江苏高端金融科技人才稀缺,与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相比,江苏“抢夺”人才资源的难度大,缺乏在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金融论坛,话语权不大。另外,江苏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某种程度的“脱实向虚”现象,有些成为金融投机者的活动领域之一,衍生出“泡沫”和风险,一些平台打着金融创新旗号从事非法金融活动,扰乱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
江苏金融科技发展可借鉴美国、德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美国之所以会成为全球金融科技的领军者,得益于其强大的技术驱动力、强烈的探究创新精神、拥抱新事物的文化传统、完备的金融基础设施以及监管部门的政策扶持,其中技术创新是最重要的动因;英国与美国有较多类似之处,它在资金、人才、信息基础设施、金融体系、经济实力、政府积极作为等方面的优势为金融科技产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其中政策扶持是其最显著的特色。而反观以德国、日本为代表国家,虽然经济金融基础、技术实力、资金渠道、人才队伍都处于全球前列,但基本完善的金融服务、相对严谨的监管体系、较为保守的文化传统使其金融科技发展动力不足,市场需求、政策空间、社会文化成为导致其金融科技产业未能达到匹配水平的三大因素。市场需求、政策倾向、经济金融水平、社会接纳度、技术实力、人才资源、资金渠道、信息基础设施都是制约金融科技产业状况的因子集群,其中任意因素出状况,都会影响一国金融科技发展水平。
当前金融领域面临新技术的冲击,新技术已经成为影响下一步我国经济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未来金融科技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技术分化、标准化、挤出劣币;长远来看,金融科技的业务与功能成为分类抓手,而非主体视角;主流金融机构的金融科技应用全面提升;金融科技应用企业更受支持和鼓励;类金融需要明确定位;科技支持风险防范与金融安全将成为最重要的蓝海之一;新兴产业链金融创新会体现天时地利人和;金融科技冲击更多地向基础设施进行下沉;移动场景时代的大势不可阻挡;金融的严监管将成为常态化。江苏金融科技发展必须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加强统筹管理,加大扶持力度,并重视风险防控,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上发挥更大作用。
范玮:江苏财政与金融强化协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实体经济是江苏经济的主干,是增加就业、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目前,江苏实体经济存在短板,一是传统实体经济产能过剩导致杠杆过高,不能创造社会财富,不能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二是低端制造产能过剩和高端制造供给不足并存;三是实体经济在急需产业化的科技创新阶段需要资金,但往往和金融发生市场错配,发展受到抑制;四是营商环境不尽如意。
财政工具与金融工具互相取长补短、协调配合,共同支持实体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的主流范式,江苏实体经济发展的财政瓶颈与约束已然存在。从表面上看,政策导向下的财政资金保障吃重,江苏出台了不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归其核心都是在财政方面对实体经济多予少取,实体经济和民生投入齐头并进,地方财政能否支撑需要考量。从本质上看,财政体制改革还徘徊在核心区外,除了财权事权不匹配,在实体经济各行业部门中,税收政策没有长期一致性,行业覆盖不全面。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方面,近年来,江苏各项贷款和债券融资增长提速,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融资利率上行趋势放缓,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江苏省互联网金融业态种类齐全,业态发展位居全国第一方阵,推出了多个具有指导性强、系统性强、操作性强等优点的规范指引,对全国网络借贷行业走向规范管理起着极其重要的示范作用。但就总体形势看,融资难依然是小微企业发展瓶颈,金融监管不到位和金融风险依旧存在。
在支持实体经济方面,江苏财政协同金融政策已经有所为,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初步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政策体系,包括资金补助类政策、税收优惠类政策、人才引进培养类政策、金融支持类政策、政府采购类政策、基础服务类政策等。这些政策在为实体经济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缓解创新企业的人才瓶颈和融资困境,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江苏财政协同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存在一些短板与约束:江苏财政协同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制度成本高;江苏财政金融风险相互影响的危机没有解除;财政引领资本合作模式尚在摸索。解决这些短板问题,促进江苏财政协同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对策有:激发民间资本活力,扩大政府可用资金;发展直接融资,降低实体经济税负成本;加强财政金融顶层设计,纠偏失衡的虚拟经济;推动体制机制和监管融合等。
陶士贵 : 首先对 3项课题报告表示了高度肯定,认为选题角度具有现实意义,研究内容扎实、应用性强。 关于江苏制造业直接融资问题与对策研究: 目前,国家在调控间接融资规模过大的问题,鼓励和支持直接融资。研究须进一步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为对策研究做好铺垫;进一步细化分析江苏制造业中具体部门获得直接融资的支持,增强针对性;相关建议中,对基层放权要谨慎适度,谨防地方政府的管理风险;时刻关注政策变化,尤其是直接融资市场的政策变化;强化制造业直接融资此核心主题。 关于江苏金融科技发展现状与对策: 金融科技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焦点,这是由于前期的互联网金融野蛮生长暴露出很多的风险。研究还要关注金融创新的最新趋势,并进行一定的分析;对于江苏金融科技发展的差距方面,增强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透产生差距的内部和外在原因;强化对未来江苏金融科技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的分析。 关于江苏财政协同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对策研究 :要注意界定好实体经济范畴,社会上一些行业性质的变化会导致实体经济的概念范围出现变化;我国情况是国家掌握银行资源多,因而财政与金融的协同发展中,财政能否引导值得探讨;重点研究财政与金融的融合点,可以在地方融资平台、 PPP以及财政金融产城融合上多作研究。
姚舜: 3 项课题报告选题切合当前关注热点,研究内容丰富。部分报告内容的对策建议,也一直是我们的部门工作提交省委省政府报告的举措建议。在制造业直接融资方面,江苏出台了多项支持政策,现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金融科技方面,江苏发展势头较好,相关部门倾向于鼓励有实力的金融机构加快科技研发,提升自身金融科技水平,防范金融案件发生,杜绝金融风险。在江苏财政协同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方面,目前江苏财政各类引导资金非常多,我们正建议对省属金融机构实行“逆周期”考核,尤其是经济下行期,减少银行利润考核,以此来更好的服务经济发展。
吴先满: 总结本次报告会,流程顺利,取得了很好的交流效果。总体看来,如同全国一样,面对新科技革命,包括新金融、金融科技,江苏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准备不足,管理没跟上,发展质量不够高等问题。未来,江苏金融包括新金融、金融科技高质量发展,要重点关注三点:一是新科技对于金融业的影响是必然的。如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的科学技术出现,对于金融业发展具有颠覆意义,改变了传统金融业的经营运作模式。江苏金融科技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应继续做好全国示范。二是金融科技发展需要依靠传统大型金融机构的自我革新。传统金融业在金融科技发展方面有不可比拟的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在风险防控等方面,这些都是在多年的经营过程中沉淀、积累下来的。新的金融科技公司发展要合规经营,应与传统金融机构进一步融合发展,强化发展合力。三是整个金融要高质量发展,新金融、金融科技发展同样必须高质量发展。前几年类金融的野蛮生长引发社会一些风险,需要警惕,吸取教训,不能再野蛮。金融发展要回归到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服务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只有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轨道,新金融、金融科技才能实现可持续的良性发展。最后,希望 3项课题负责人吸纳点评专家的建议,进一步拓展思路,深挖研究内容,完善课题研究。
本文执笔整理:唐文浩,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江苏省金融研究院专职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