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3-27
3月27日上午,科研组织处、社会政策所(区域现代化研究院)、社会学所联合举办学术前沿及科研方法工作坊(第二十二期·区域现代化专场),邀请了社会学所原所长、费老小城镇调查主要参加者陈颐研究员做“江苏小城镇研究的回顾和体会”专题讲座。工作坊由社会政策所所长、江苏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春龙和社会学所副所长鲍磊主持。来自社会学、经济学、哲学等学科和相关期刊编辑40多人参加讲座。

陈颐研究员主要从课题研究背景、课题研究过程及主要成果、研究感想及体会三个方面为大家分享了“江苏小城镇研究”的相关内容。首先,他指出,费老牵头的“江苏小城镇研究”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业增产不增收”的时代背景下、胡耀邦同志1980年年底提出“发展商品经济,小城镇不恢复是不行的”的讲话背景下、费老“三访江村”的学术积累下和1981年底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在吴江开弦弓村建立“江村社会调查基地”的研究背景下开展起来的。费老当时就意识到“小城镇”是必将深刻影响中国农村乃至整个中国发展和现代化的,同时又是极具学术价值的重大问题!
接着,陈颐研究员讲述了课题研究的过程和主要成果。1982年,“江苏省小城镇研究”项目由中国社科院进行申报立项工作。在确认能以重点项目立项后,1982年11月费老到江苏与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领导商谈并议定双方合作进行课题研究。1983年4月,该课题正式批准为国家“六五”期间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1983年课题研究工作正式开始,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先后有12人参加了课题调查研究。根据费老的指导意见,研究计划三年分三步走:第一年(1983年),重点在吴江县,解剖麻雀;第二年(1984年),在江苏全省面上推开;第三年(1985年),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小城镇指标体系,实施江苏省区域小城镇普查。实际上,课题以1986年9月召开江苏省小城镇研究第三次学术研讨会为标志正式结束。
该课题研究产生了一系列富有影响力的成果,包括课题组研究报告在《社会学研究》1986年第四期发表、许多参与人员文章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等期刊上发表以及相关论文集出版等,并且提出了“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离土不离乡、离乡不背井”“城镇化而非城市化”等观点和想法。陈颐研究员认为,“江苏小城镇研究”对于当时社会学学科建设和中国现代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最后,陈颐研究员与参会科研人员进行了互动交流,回答了“小城镇研究的当代意义”“如何看待劳动力流失背景下农村空心化和老龄化现状”以及“如何解读离乡不背井的内涵”等问题,并期盼大家继续对“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城镇体系建设”“苏南城镇体系建设”展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