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维慰副研究员出版著作《区域信息化的空间差异与发展模式》
发布时间:2013-03-28
财贸所副研究员方维慰出版独著《区域信息化的空间差异与发展模式》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

消除信息贫困,缩小数字鸿沟,使世界的每个角落都能享受科技进步的福祉,是当今信息化发展的价值取向。区域信息化空间差异是地域系统之间信息化发展非均衡化的表现,它可作为探求信息化空间依存度与地域运行规律的切入点,也可作为衡量信息化发展是否“效率”或“公平”的依据,是一个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命题。
本书汲取区域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精华,对区域信息化空间差异的态势、成因、效应、调控以及区域信息化空间发展模式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首先,利用“多指标综合评定法”、层次分析法、变异系数、聚类分析、GIS等方法刻画出区域信息化空间差异的基本格局,分析信息化的梯度差异与城乡二元结构,测量各个信息化要素的空间离散度。其次,利用因素分析、相关分析、回归模型,从外生扰动与内生需求双向角度解释区域信息化空间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以空间相互作用、区位选择、功能空间替代为突破口,探讨信息化导致区域趋同或趋异的可能性。之后,客观评价区域信息化空间差异的正负效应与调控途径;以统筹发展为宗旨,以信息化中“点、线、面”的功能定位为依据,建立“中心主导”的信息化模式;以区域一体、城乡关联为依据,建立“城乡互动”的信息化发展模式;以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相融合为依据,建立“正向耦合”的信息化模式。最后,以江苏为实证地区,从政策供给、空间布局、重点领域等方面阐述区域信息化发展模式的实践途径;以长三角为例,分析区域信息一体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本书的价值在于构建了区域信息化空间差异态势与成因的计量评估体系;诠释了信息化各要素在地域系统中集聚与扩散的机理;论证了信息化与区域环境之间选择、整合与协同的关系;建立了符合信息化空间运行规律又满足中国实际发展需要的区域信息化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