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您所在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理论聚焦

陈爱蓓:强化责任担当 提高协商能力

发布时间:2022-10-13

  作者:省政协委员、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陈爱蓓 

  来源:《新华日报》2022年10月13日第7版 

  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民政协工作,形成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心中有大局,肩上有担当,才能履好职、尽好责。五年来,我带着怎样当好政协委员的问题,学习调查研究,学习提案撰写,学习协商议事,深感履职能力的提升没有止境。 

  一、当好政协委员,需要懂政协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的重要指示,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必须全面理解。懂政协首先要懂得政协工作的政治属性,就是要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做到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不移与党同心同德、步调一致。 

  政协委员履职主要是协商话语表达,要紧紧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对国是和民生发表意见。政协委员的主要任务是协商议政,要求会协商”“善议政。要有问题意识、精品意识,加强专题调研,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去参与协商活动,为推进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多提合理可行的履职建议。 

  二、当好政协委员,需要议大事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政协要坚持议大事、抓大事,自觉立足大局,紧紧围绕大局;强调坚持紧扣改革发展献计出力” “政治协商聚焦大事、参政议政关注实事、民主监督紧盯难事,努力提出针对性、前瞻性、可操作性强的对策建议。总书记说的大事,我们要紧密联系实际深刻理解。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既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又要应对外部世界复杂多样的风险和挑战,尽可能抓住新的机遇。 

  议大事不能离开对当前国际、国内大环境的感知和正确判断,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习近平总书记近期提出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包括: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路径,资本的特性与行为规律,初级产品的供给保障,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碳达峰碳中和,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等。作为政协委员,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国家以及江苏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将履职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对发展大势的研判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上,践行履职为民的庄严承诺。 

  三、当好政协委员,需要有担当 

  政协委员要有情怀,担当就是政协委员应该有并且是必须有的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协委员要坚持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情怀。政协委员在民主协商过程中,不只是有话要说,还要有话会说建言要建在需要时,监督要监在关键处,议政要议在点子上,这涉及把握上情和吃透下情两个方面。 

  把握上情,就是要准确、全面理解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特别是最新的决策部署,例如双循环”“需求侧管理”“统一大市场”“产业链韧性等。把握下情,就是要了解和掌握江苏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多下去走走,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实际情况,更好地把上情与下情有机结合起来。只有吃透中央精神,又了解本地实际,才能创造性地提出对策与举措,从而使建言资政更有用、凝聚共识更有效,把责任扛在肩上,当好人民政协制度的参与者实践者推动者,为中国之治贡献智慧和力量。 

  四、当好政协委员,需要有能力 

  在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建构中,协商民主选举民主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独特优势。政协委员是政协协商的主体,政协委员提高履职能力是实践协商民主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对政协委员履职有一系列明确指示,强调要提高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强调要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度、言之有物,等等。这为政协委员履职指明了方向。 

  政协委员提高履职能力有三条路径:一是学以固本,注重学习、善于学习,深刻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见解更深刻、建言更精准、履职更有力。二是以学促知、以知促行,在理论武装、调查研究方面齐下功夫,使履职能力持续升级、不断扩容。三是学以致用,把学习的激情、学习的成效转化为参与协商民主的实际行动,紧扣中心大局建言献策,为增进民生福祉尽心尽责。 

    

          
 

相关信息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