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您所在位置:首页 > 研究成果

中华民族精神哲学文化渊源的探索

发布时间:2009-10-30

  ———《中华民族精神研究》评介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文明史,其传统哲学文化源远流长。民族精神作为一个民族表现于传统文化中的卓越伟大的精神,是安顿民族生命的精神家园。卞敏研究员所著的《中华民族精神研究》(列入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学术文丛,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年12月出版)一书从文化哲学的学术视角出发,以坚实的史料为基础,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要素、文化渊源、哲学底蕴、发展路径、价值追求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研究。该书逻辑严谨,视野宏阔,通过追溯中华民族精神的元典依据,以民族精神为核心,以传统文化为经纬,以易、儒、道三大哲学为构架,以终极关怀为境界,清晰展示了中华民族精神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和思想脉络,并以国民性格为背景,结合时代精神的演进,提出和探讨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华民族精神现代化重塑的问题。
  首先,该书较为准确地把握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哲学内涵和文化渊源,较为透彻地分析了民族精神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作者在考察民族精神的特殊性与普遍性、传统性与时代性、主体性与客体性关系的基础上,从族称、内涵、神话、礼乐等方面梳理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渊源,系统阐述中华民族精神的构成要素、思想萌芽和理论特色。
  对传统哲学与中华民族精神之关系的深度探讨,是该书的第二个特色。作者采用史论结合的方法,揭示哲学精神与文化传统的价值追求,选择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特色和思想深度,并对中华民族精神最具深远影响的哲学思想进行集中论述和阐释,从周易思想、儒家哲学和道家哲学的“原典”意义上发掘中华民族精神的深邃内涵。例如,冠居“群经”之首的《周易》,蕴涵着中华民族精神之奋斗、雄伟、变革、和平、忧患的哲学思想萌芽;建立在修德进业基础上的儒家哲学,是在历史上凝聚形成的中华民族精神的主流文化,其“天下为公”的爱国精神、“仁者爱人”的仁爱精神、“诚实守信”的诚信精神、“浩然正气”的人格精神、 “崇德重义”的价值取向、“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等,都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风貌和精神特征;崇尚自然的道家哲学主张淳朴、宽厚、自由、逍遥的价值理念,广泛渗透到中华民族精神的各个层面。
  对于时代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之关系的哲学探究,是该书的第三个特色。作者从俯瞰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之大势与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时代难题的思想高度来研究中华民族精神,结合时代精神的发展,自觉开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资源,从市场、转型、重塑、弘扬、培育、核心六个角度深入分析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化进程,以求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民族的文化认同以及不同文化发展之间的创造性整合,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相关信息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