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您所在位置:首页 > 研究成果

“江苏历代名人传记丛书”编撰体例

发布时间:2010-01-19

  一. 丛书宗旨:
  通过系统整理江苏历史文化资源,从一个侧面揭示江苏悠久、深厚、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弘扬江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激发人们建设江苏的热情,推进江苏人民“两个率先”的实践与“和谐江苏”的建设,提升江苏人民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境界,增强江苏人民的凝聚力、创造力和对家乡的热爱,提升江苏在全国的重要地位和国际知名度。
  二.预期目标:
  本丛书作为江苏文化大省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工程、精品工程,应做到组织严密高效,作者高度重视,成果富有理论创新和时代高度,社会反响热烈久远。
  三. 撰写原则:
  由于本丛书的规模,也由于入选名人生平、思想、著述、贡献、影响的差异和现存史料的多寡,还由于撰写者情况的各不相同,故虽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各部著作在写法上有所差异,但应共同遵守以下几条写作原则:
  1 、时代性。站在新世纪高度,充分体现江苏在新世纪的时代任务和本丛书的写作宗旨;
  2 、创新性。有新思路、新发现,能体现学术新高度;
  3 、地区性。充分反映出江苏历史文化的内涵特质,揭示出对江苏文化传承的贡献影响。对属于“客居”的名人,着重体现其在江苏生活期间的业绩;
  4 、可读性。本丛书的主要读者对象为江苏以至全国一般有中等文化程度的广大读者,因此要雅俗共赏,情节生动,语言清新,富于文学性;不主张艰涩的学院气,但必须尊重史实,同时坚决杜绝“戏说”,杜绝低级趣味。
  四.撰写体例:
  本丛书为传记体,内分章节,章和节均在数字(分别以汉字和阿拉伯数字表达)后加以文字提示内容;在叙事构架上,以生平活动为经,以业绩、贡献、影响为纬;
  本传记一般不加注释,如有特别重要的引用或学术上的重要不同说法,可适当在页下加注,但必须控制数量。
  本丛书在正文前有“总序”,可有著者“序”;在正文后可有著者“后记”;
  稿件须同时有电子文本和纸质文本;
  可附有 3-5张图片(电子文本,精度不低于 300线)。
  五.作者确定和写作进度、写作质量管理:
  作者确定方法:由编办负责联系作者候选人,通过相应的专家评审程序确定作者,报编委会批准,签订写作合同。
  写作进度管理:由编办负责与作者保持联系。
  写作质量管理:由编办联系相关专业专家进行匿名评审。
  

          
 

相关信息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