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阶层的和谐关系》
发布时间:2008-07-17

近日,由宋林飞院长任主编、张卫研究员任副主编的《社会阶层的和谐关系》由河海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我院与江苏省委统战部共建的“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理论江苏研究基地”的年度阶段成果。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对于增进团结、凝聚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阶层关系是整个社会关系的核心表现形态,和谐阶层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因此,研究各个阶层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索促进阶层和谐的机制方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议题。
阶层关系分析着眼于处于一定地位结构中的、具有阶层差异的社会成员之间的交往关系与互动模式。随着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阶层关系研究逐渐成为理论研究热点。以往阶层关系研究大都被包含在阶层结构的研究中,较少得到独立的关注。为了科学地把握江苏社会阶层关系的总体状况,分析当前影响江苏社会阶层关系和谐的因素,该书偏重微观层面分析,从各种社会资源流动和分配关系入手,从经济资源、政治资源和文化资源三个视角分析社会阶层关系的和谐状况。其中经济资源主要探讨贫富分化、劳动关系与公共服务占有三个方面,政治资源主要探讨社会声望与政治资源占有两个方面,文化资源则重点探讨教育与价值观念两个方面。该书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在江苏13个省辖市发放问卷3000份,回收有效问卷2599份。并先后在南京、苏州、南通、盐城、常州、徐州、连云港等地召开20场座谈会,与近百名公务员、阶层代表人士、专家学者交流江苏阶层关系和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阶层关系和谐,包括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态度与认知关系等多方面的和谐;既构成一种相对均衡和稳定的阶层结构,也实现一种合理有序的结构流动。在和谐的阶层关系中,各阶层并非不存在矛盾冲突,而是当矛盾冲突发生时,相关联的阶层具有良好的冲突解决机制,从而促进各阶层有效的解决矛盾并维持和谐有序的关系。该书一个重要的理论意义是提出了阶层和谐关系的七大特征:具有维护国家统一、稳定和发展的共同愿望;具有相对缓和、合理的阶层流动方式;具有制度化的沟通机制;具有充分的流动机会和有效的竞争机制;具有平等与畅通的参政渠道;具有减少贫困和防止垄断的有效措施;具有以法律规范阶层行为的基本理念。
该书通过对数据资料的实证分析指出,现阶段江苏社会阶层关系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仍然存在以下不利因素:社会阶层经济收入分配在各要素间不平衡,社会各阶层享有的公共服务存在二元性,政治资源分布落后于社会阶层结构的发展,各阶层共享文化资源的关系格局尚未完全形成。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结构日趋合理,但在经济利益不断调整、市场机制深入推进的过程中,也出现了社会各阶层资源分配、社会心理非均衡等问题,因此,江苏构建和谐社会的突出任务就是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关系,形成社会阶层之间良性的、公正合理的互动结构。该书的出版对于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统筹协调阶层利益关系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