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您所在位置:首页 > 研究成果

江苏确保开放型经济在全国的位次不后移、份额不减少、质量有提升的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1-09-07

  
  课题负责人:
  张远鹏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成 员:
  黎峰、曹晓蕾、陈思萌、阎鸿飞
  
  
  进入新世纪以来,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迅速,但是面临较为严重的转型升级问题。如何在当前扩大内需的政策背景下,确保开放型经济在全国的地位、规模,特别是加快质量提升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 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分析
  1.对外贸易
  外贸在江苏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在拉动江苏经济增长和增强江苏开放型经济竞争力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外贸规模和增长速度在全国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江苏的外贸规模与广东省相比落后较多,但领先上海、浙江和山东,且渐次增加。
  2.国际投资
  2001年以来,江苏利用外资发展势头迅猛,实际利用外资额连创新高,2003年起高居全国首位。与其他兄弟省市比较,江苏外资来源更呈多样化,而其他省份对港资的依存度都较高。
  江苏对外投资步伐加快。民营企业对外投资水平迅速提升,企业抱团“走出去”态势明显。
  3.对外经济合作
  2002年江苏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金额和年末在外人数,皆为全国第一,但2006年后被上海等省市超过;2009年,江苏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金额在五省市中排名倒数第二。江苏国际服务外包产业近年来高速增长,产业规模领先全国。2008年起,全省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离岸执行额指标均居全国首位。
  二、存在的问题
  1.扩大内需战略和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协调
  2005-2009年期间江苏消费率在41%-42%之间。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中等收入国家消费率在55%-60%之间,江苏严重落后国际平均水平。
  2.利用外资和外贸出口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的加工组装环节
  江苏省以外资主导的加工贸易为主体,缺乏贸易内生增长活力。江苏外贸以加工贸易为主,其主导企业是外资企业,对外贸易的外资化程度过高。
  高技术产品低贸易附加值,产品层次与贸易竞争力不匹配。江苏省出口产品以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中包含了部分高新技术产品)为主,其次是纺织服装类产品。
  3.靠投资、资源大量投入的粗放式增长难以为继
  江苏人口密集,特别是是苏南地区,苏州人口密度已经超过千人每平方公里,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0多倍。江苏是能源消耗大省,也是资源稀缺省份,耕地、水、矿产、森林和能源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比较低,环境容量也比较小。
  与此同时,城乡居民对空气、水、绿化、休闲空间等生活品质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国家的节能减排目标也对以往的发展路径形成挑战。
  4.苏南地区一枝独秀,区域结构不协调 
  江苏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南北经济呈明显的梯次分布。苏南地区利用外资比重接近全省70%左右,外贸占比更是高达近90%,苏中、苏北地区开放型经济比重相对较小远远落后于苏南地区。
  三、 发展的重点
  江苏经济整体的转型升级,开放型经济的发展的重点应该放在转型升级实现结构调整上。江苏应该紧紧抓住在全国开放型经济保持位次和份额压力不大的大好机遇,努力在不长的时间内实现开放型经济的质量的提升,为江苏经济的可持续快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 保持江苏开放型经济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1.创新考评体系,从数量向质量导向转变
  在考评指标数值上重点突出生产服务业发展比重、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率、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外贸企业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品牌价值以及节能环保生态指标、产业关联性指标、税收贡献率指标等质量指标。
  2.改革利用外资指标,鼓励内资企业境外上市融资
  海外股票市场上市,为内资企业建立了国际直接融资的平台,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自有资本比例,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提高企业自身抗风险的能力,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
  3.培育壮大内资外贸企业,提高内资在外贸企业中的比重
  大力培育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内资跨国公司。依法消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主义,鼓励企业横向联合、兼并,提升产业集中度。在此基础上,鼓励有条件的本土企业实施跨国并购和联合重组,构建跨国企业集团。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境外研发机构深度开发国际市场,提高企业自主经营能力和产品附加值、知名度。
  4.积极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推动外贸增长
  应重点支持和鼓励江苏有一定国际竞争优势的纺织、服装、轻工、机械、电子等行业到境外投资。通过加与当地政府的合作,引导省内优势产业在境外设立生产加工基地,形成若干产业集聚区或工业集中区;鼓励支持企业联合参与境外资源项目合作开发,重点推动铁矿石、铜矿、煤炭、木材、有色金属等领域的投资合作,缓解资源对全省经济发展的制约。
  5.扩大进口,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进口中往往包含大量的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会促进科技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促进经济集约化增长程度的提高和经济发展。许多有关研究根据回归模型结果得出结论认为,从经济增长率角度来看,进口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甚至超过出口。
  应配合国家实施的扩大内需战略,满足国内消费需求适度扩大进口。江苏应该放松管制,国企民企平等对待,努力打造羊毛、铁矿石、红木等进口原料知名交易市场;鼓励专利技术、技术诀窍、设计咨询服务、教育培训服务等服务贸易的进口。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大量购买专利技术、技术诀窍等知识产权可以加快我国企业的研发速度。鼓励没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国外,可以淘汰落后产能、减少国内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以进口来满足内需,推动产业升级。
  6.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口,实现创新驱动
  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及生物技术、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传感网等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目标。近年来,江苏新兴产业出口成为外贸发展的新的亮点。江苏应紧紧抓住太阳能、风能为首的新能源市场需求爆发的机遇,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出口,做大规模占领战略制高点。
  7.大力推动装备制造业的出口,实现比较优势
  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江苏已经步入工业化中后期,江苏的比较优势已经由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升到资本密集型产品。江苏应该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优势,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发展船舶、机械、电子信息等工业。大力引导这些行业的企业完善产业链,发展对外贸易和投资,扩大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和竞争力。
  8.继续大力推动国际服务贸易、承接国际服务外包
  江苏应切实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发展服务业的相关政策,鼓励跨国公司来华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和出口采购中心,增强承接国外服务外包业务的能力;同时组织我省有实力的服务企业参加国际知名的服务外包项目配对展览会,主动走向国际市场承接各类外包业务;以国家级开发区和我省主要城市作为开展服务贸易的重点;建立全省重点服务业出口企业联系制度,加强引导与服务。逐步实现服务贸易从劳动和资源密集型服务出口项目向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输出的转变。
  9.苏南与苏中苏北合作,发展各有侧重
  苏南面临土地资源短缺,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的困境,而苏中苏北地区,特别是沿海地区相对宽裕。配合新一轮沿海开发,苏南与苏中、苏北联合共建开发区、工业园,推动资金和干部的流动。苏南地区实现腾笼换鸟,制造加工环节放在苏中、苏北,销售和总部放在苏南,实现苏南开放型经济的扩散。
  苏中苏北地区应该以船舶修造、海洋工程、机械、化工、医药重化工业的大发展为重点,大力吸引外资、接受苏南、上海等地的产业转移,加快外贸进出口的增长速度,以保持江苏开放型经济的稳定增长。
  

          
 

相关信息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