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期江海论坛暨“中国式现代化的地方新实践”研讨会在无锡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3-05-29

5月29日,由江苏省社科院主办、江苏省社科院无锡分院承办的第31期江海论坛暨“中国式现代化的地方新实践”研讨会在无锡召开。第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江苏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罗一民,中国社科院马研院副院长龚云,无锡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小刚,党委书记、院长夏锦文,无锡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柏长岭,党委委员、副院长李扬、王月清等出席会议。无锡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柏长岭,党委委员、副院长李扬、王月清分别主持开幕式及主旨演讲环节。
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科院、北京市社科院、上海社科院、江苏省委党校、光明日报社、经济日报社、新华日报社等单位,南京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审计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我院各研究部门、无锡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的专家学者、教研人员、实务工作者共150余人,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地方新实践”主题展开研讨交流。

夏锦文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对与会领导专家表示欢迎和感谢。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当前,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要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深刻理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应当处理好的六大关系,坚定不移地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聚焦聚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新时代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以更多、更高质量成果谱写无愧于时代的理论华章。
夏锦文指出,作为百年工商名城,无锡一直身处全国全省发展的“第一方阵”。迈上现代化新征程,无锡精心落好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无锡新实践的开局之笔,把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和省委绘制的施工图一步步变为美好现实,争当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范例。 在无锡展开交流研讨,更能激发我们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积极地为时代、为人民、为江苏高质量发展,述学立论、建言献策。
夏锦文强调,围绕中国式现代化问题的研究要关注三大问题:一是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重要论述的精髓要义。要看到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要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要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要坚信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二是要以经世致用的理念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课题。既要积极回应群众关切,解答“人民之问”,真正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又要聚焦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系统化、学理化研究,推出一批具有前瞻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启发性的研究成果。三是要关注江苏在率先实现现代化上如何走在前列。要紧跟中央大局、紧贴江苏实际,围绕“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多建睿智之言,多献务实之策,展现社科理论界的应有担当,为江苏“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赋能助力添彩。

杜小刚代表无锡市委市政府对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他指出,无锡作为中国吴文化、近代民族工商业和现代乡镇企业的发祥地,作为一方改革开放的热土,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上,有积极探索的优势,也有勇挑大梁的责任。当前,无锡正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为江苏发展定下的总要求、总目标、总蓝图,按照省委对无锡提出的“更好展现新时代工商名城风采”等一系列期许,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一直以来,全国社科界、省社科院为无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十分宝贵的支持。江海论坛在无锡举办,既是对无锡发展成绩的充分肯定,也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无锡新实践凝聚了智慧力量。期待省内外社科领域的权威专家、青年骨干,以此次江海论坛为窗口,更多关注和参与无锡发展,在交流碰撞中拓宽新思路、探索新模式。
在主旨演讲环节,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地方新实践”主题,第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江苏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罗一民,中国社科院马研院副院长龚云、上海社科院城市与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万勇,江南大学金融系教授谢玉梅,无锡市委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黄维恭分别作主旨演讲。
在平行分论坛环节,江苏省社科院科研处处长陈朋、无锡市委党校副校长王兵分别主持平行分论坛。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江苏省社科院、北京市社科院、黑龙江省委党校、南京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审计大学、无锡市委党校等80余位专家展开研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