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院

文学所邓瑗的专著《晚清至“五四”文学批评的人性话语研究(1897-1927)》出版

发布时间:2019-05-11  来源:
 

文学所邓瑗助理研究员的专著《晚清至“五四”文学批评的人性话语研究(1897-1927)》由江苏人民出版社于20192月出版。该著作着力于对晚清至“五四”前后三十年的人性话语与文学批评的关联进行界定和梳理,借此追溯了人性话语进入文学领域的过程。

本书以“人性话语”为核心线索,精心使用了大量文献史料,力图站在本土立场上探清人性话语现代转型的过程及性质,修正了以往将人性话语视为西方现代思潮的中国演绎的成见。全文共分四章,分别从晚清、民初、五四及五四后四个阶段考察人性话语的动态演变。晚清时期,进化论的人性话语和传统的人性论、佛教、三世说等相混合,形成了不伦不类的杂交品种。此时的人性言说更多集中在人的社会性、群体性的维度上,对人的内在生活关注较少。因此,当民初作家转向个人情感的书写时,一时难以找到更有效的言说方式,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回归传统,在性情论的构架下言说人性,此即民初文学人性话语的回溯现象。“五四”时期,周作人“人的文学”奠定了20世纪文学批评中人性话语的基本范式。它在20年代形成了以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为代表的两种发展模式,其共同取向是越来越强化人性话语中人类一极的重要性。而从“五四”后期开始,人性话语在人的“阶级性”以及“普遍固定之人性”等多方势力的复杂博弈中,走向分化和新的转型。

社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