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0-28
  10月27日,由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人工智能与社会科学创新中心组织并主持的“大运河垂直语言大模型产品立项研讨会”在南京大学蒙民伟楼顺利召开。南京大学数据智能与交叉创新实验室、江苏移动(咪咕公司)等单位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大运河文化资源的智能化转型与产品化落地展开深入研讨。会议致力于借助垂直领域大语言模型技术,打破文化遗产数据孤岛,打造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赋能的江苏“样板”。

  南京大学数据智能与交叉创新实验室主任孙建军教授介绍了实验室的核心职能与技术储备。他表示,当前大运河文化资源存在“多模态、异构、分散”问题,水文、经济、文献等数据分散于不同平台,难以形成集约化、可生成式操作平台。应以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为指引,构建专属大运河的垂直语言大模型,打通文化数据孤岛,实现文化遗产智能化转型迫在眉睫。他强调,南大实验室在知识图谱、多模态技术等领域经验成熟,能为项目提供底层技术支持。
  人工智能与社会科学创新中心主任胡勇进一步阐述项目战略意义。他强调,垂直大模型不仅是技术工具,更是服务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新型基础设施,应以“一体一用”为核心框架,同步推进大模型本体构建(一体)与多场景应用开发(一用),形成可复制的文化数字化范式。他表示,项目将以江苏实践为基础,打造“江苏样板”,未来拓展至长江、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最终构建覆盖五大国家文化公园的国际化数字平台。他呼吁加快立项,争取2026年取得基础性成果并向国家层面发布,为文化数字化战略贡献江苏智慧。

  基于前期 “运河慧文旅”产品落地方案,咪咕公司系统开发总监冯亚楠展示了运河一机游、AI博物馆、运河有声读物、运河慧生活等多个应用场景,并表示,咪咕将依托移动端生态与算力资源,进一步推动产品规模化落地,并探索与沿线省市的跨域合作。
  人工智能与社会科学创新中心推广部主任李斯嘉博士从应用需求和战略设计的角度汇报了“运河慧文旅”的设计框架,并补充了三方协同的项目落地路径。她表示,省社科院可发挥多学科智库优势,负责顶层设计、政策评估与资源协调;江苏移动聚焦工程落地与市场运营;南京大学则主要负责攻关知识图谱构建、多模态生成等核心技术。李斯嘉提出,项目落地要抓住当前的关键窗口期,打造文化数字新基建,让大运河文化真正成为可感知、可互动、可传播的数字公共产品。
  会议最后,三方达成共识:以省社科院人工智能与社会科学创新中心为协调平台,成立专项工作组,推进协议签署与资源对接。南大数据智能与交叉创新实验室承诺提供研发空间与人才支持,江苏移动将加快项目落地。力争2026年取得基础性成果并向国家层面发布,为长江、长征等国家文化公园数字化建设提供范式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