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 机构设置 > 研究机构 > 农村发展研究所 > 科研动态

张立冬博士专著《中国农村居民收入流动性实证研究——收入流动性、长期收入均等化与反贫困》出版

发布时间:2013-03-13

  该著作总目标是探索实现经济增长兼顾收入公平的新思路,以经济增长如何兼顾收入公平作为研究出发点,认为收入流动性有利于促进长期收入的均等化,并增强经济增长的减贫效果,进而实现经济增长兼顾长期内的收入公平。通过构建“收入流动性——促进长期收入均等化,增强经济增长的减贫效果——经济增长兼顾长期内收入公平”的研究框架,该著作考察了中国农村收入流动性的状况,并重点分析了收入流动性在促进长期收入均等化和增强经济增长减贫效果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之上,该研究进一步分析了中国农村收入流动性的影响因素,以此为政府选择并实施切实有效的促进经济增长兼顾收入公平的政策提供了决策依据。该著作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1988~2003年间,虽然有一定波动,但是中国农村居民家庭的收入流动性整体上不断上升。第二,收入流动性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农村居民家庭长期收入分配的均等化,它是促使农村居民长期收入分配状况较短期更为公平的主要原因;但是,在1996年以后,伴随着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持续扩大,收入流动性对长期收入均等化的贡献并没有相应程度的提高,从而导致了中国农村居民长期收入均等化程度的下降。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保持下去的话,那么可以预见,中国农村居民的收入分层结构将逐渐趋于稳定,从而长期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将逐步扩大。第三,由于收入流动性的积极作用,中国农村贫困更多的是一种暂时性的贫困,绝大多数的贫困家庭并不会在长期内一直处于贫困的状态。第四,教育水平、耕地规模、初始收入地位和地理区位等因素,尤其是非农收入比重对中国农村的收入流动性具有显著的影响。最后,该著作提出了努力提高收入流动性,使其处于合理的水平;抑制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将深度贫困人口作为未来扶贫工作的重点;统一和完善城乡劳动力市场及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完善和成熟的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制度环境等政策建议。
  

相关信息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