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珊

基本资料

朱珊,女, 1969年 4月生,江苏南京人,满族,致公党员。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现为办公室宣传办主任、研究员,致公党江苏省委文体专家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科技哲学、文化哲学、江苏区域文化、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研究等。

简介

主要发表论文: 

1 、作为人类一种存在方式的虚拟——对虚拟的哲学思考/《哲学研究》 2009( 12);《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10( 5)转载。 

2 、从杜威美学思想看虚拟本体论意义 /《江海学刊》 2010( 6) 

3 、从虚拟到虚拟实在 /《学海》 2010( 6) 

4 、新媒介对当今世界文化形态的重构/《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8( 6) 

5 、波斯特信息方式理论对当下日常生活及政治的诠释/《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7( 6) 

6 、行己有耻 /《学海》 2007( 6) 

7 、娱乐文化及其对当代中国公众话语的影响/《东南大学学报》 2006( 6) 

8 、中外数字电视产业体制比较研究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6( 5) 

9 、文化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的选择/《学海》 2005( 4) 

10 、人类的终极关怀和企业价值观的构建/《学海》 2004( 3) 

11 、跨跃时空的梦想:当代中国后学话语若干问题/《学海》 2003( 6) 

12 、大众文化的兴起与文化的多元化倾向 /《江苏社会科学》 2000 

13 、新媒介对大众文化的消解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8( 9) 

14 、以“和而不同”统战理念构建社会各阶层和谐 /河海大学出版社 2008( 1) 

15 、 “设计哲学出场的意义 ”——《学海》 2013( 6) 

16 、“创意经济与英国伯明翰文化学派”——《江苏社会科学》 2013( 3) 

17 、虚拟认知的 “美丽与哀愁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8-03-13 

18 、培育新时代江苏自主创新文化——《新华日报》 2018-04-25 

 

主要出版著作及合著: 

1 、《中华传统美德丛书——荣辱卷》/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8.10 

2 、《税收执法风险防范与控制》/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9.4 

3 、《国家公务员创新能力》/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5.12 

4 、《新常态,新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6.1 

5 、《论江苏民生驱动战略》/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5.12 

6 、《区域现代化理论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8.8 

7 、《常州创新发展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8.11 

8 、《江苏高起点开启全面建设基本现代化新征程战略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8.8 

9 、《江苏蓝皮书?文化 ——2018江苏文化发展分析与展望》/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8.8 

10 、《江苏区域软实力提升战略》/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6 

 

公开出版合译著: 

1 、《酷的胜利》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7.10 

2 、《新自由主义:批判读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11 

3 、《后现代转向》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2.7 

4 、《自由史论》译林出版社 2001.8 

5 、《重组的世界——布什回忆录》,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0.9 

 

主持、承担、参与的科研项目: 

江苏省地税局课题《税务执法风险的规避》 

江苏省民政厅课题《江苏民政文化研究》 

国家社科规划办课题《我国社会团体和非政府组织管理》( 06BZZ033) 

江苏省社科规划办课题《江苏“文化强省”的科学内涵和评价研究》 

江苏省社科院院重点课题《 2005年江苏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江苏省委宣传部课题《 2003- 2004年: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江苏省委宣传部课题《文化大省建设发展报告》 

江苏省委宣传部课题《区域文化建设发展报告》 

江苏省委宣传部课题《城市文化建设发展报告》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中华传统美德丛书》系列 

“江苏推进全民阅读立法的思路与对策” 

“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强、富、美、高”的目标、内涵及其对研究 

“社会文明程度高”江苏问题对策研究 

“百姓富”的江苏问题与对策研究 

盐城“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 

江苏优秀地域传统文化的传承机制研究 

新时代江苏创新文化培育研究 

 

所获科研成果奖励: 

1 、“江苏文化软实力研究”获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江苏省社科联 2013年度“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二等奖。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江苏的实践”获江苏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3 、“提升江苏文化软实力的建议对策”获 2015年江苏省政府签发的江苏发展研究奖三等奖。 

4 、“新媒介对大众文化的消解” 2008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北方青年哲学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