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市场机制倒逼江苏产业结构调整研究》课题成果介绍
发布时间:2014-07-03
《利用市场机制倒逼江苏产业结构调整研究》课题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与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合作创办的江苏产业发展研究中心2013年邀标委托研究课题。本课题由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徐一平;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原党委书记、院长、博士生导师,南京财经大学校长,南京大学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经济学教授,江苏省经济学会会长刘志彪担任顾问。由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助理、经济学部主任、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江苏省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吴先满牵头主持。课题组成员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方面有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博士、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张超,财贸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后方维慰,世界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李洁,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张立冬,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张吨军,《现代经济探讨》编辑部助理研究员、博士生侯祥鹏,财贸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江苏省经济学会秘书处副处长、理事陈涵;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方面有研究室副主任刘耀武,研究所副所长赵海建,综合规划处主任科员赵娟。
本课题自2013年秋冬季立项至2014年6月完成历时大半年时间,经过课题组全体同志合作攻坚,形成3万多字的研究报告,于2014年6月19日在南京通过专家评审鉴定,受到专家评审会议与会领导和专家的一致肯定和好评。
本课题研究报告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利用市场机制倒逼江苏产业结构调整的概念及机理分析,第二部分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国际经验及其对江苏的启示与借鉴,第三部分是江苏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问题及评价,第四部分是江苏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原则,第五部分是利用市场机制倒逼江苏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径和措施,第六部分是利用市场机制倒逼江苏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政策建议。本课题研究报告认为,产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源泉和基础,产业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阶段和水平的显著标志。产业结构调整事关江苏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事关江苏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事关江苏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的增进,事关江苏经济转型升级,事关江苏富民与强省,归根到底事关江苏的“两个率先”战略目标的实现。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存有经济规律可循和国际经验可鉴。过往江苏的产业结构调整频仍,亦有成效,但是并不令人满意。现有的产业发展与结构矛盾、问题纷呈,亟待解决。但是现行的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思路与做法实际上是行政配置强,市场调节弱,必须调整转换。党的十八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江苏迫切需要利用市场机制倒逼产业结构调整,以此打破以往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的惯性,提高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的效果和水平。本课题研究报告强调,利用市场机制倒逼江苏产业发展、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供求机制、市场价格机制、市场竞争机制、盈亏风险机制对江苏产业发展、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同时发挥好政府的职能作用,做到两方面职能作用的有机结合,显著提高江苏产业在国内外的竞争力、产业发展与结构的层次与水平。